近年來,山東省平陰縣孝直鎮聚焦農村黨員隊伍年齡老化、結構不優、流動性較大等實際,著力打造平臺“新”、形式“活”、成效“實”的“微夜校”,因地制宜開展黨員教育培訓全覆蓋工作,切實推動農村黨員能力素質提升,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隊伍保障。
“統籌推進”搭建“微夜校”平臺。整合資源落實陣地。投入資金130萬元,對36個村(社區)陣地實施親民化改造,確保每個村(社區)都有一個可容納40名黨員“上課”的固定場所,同時將鎮級黨校、鄉村記憶館、紅色教育基地等8個有條件的場所納入“夜校庫”,以備靈活選用。量體裁衣定制課程。堅持“派單+點單”確定上課內容,將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縣委全會精神作為夜校“必修課”,同時結合“春耕夏忙秋收冬藏”四季農時特點和村莊發展需求,廣泛收集黨員學習意愿,提前形成“課程表”并于每周三發布。專兼結合配強師資。按照需求導向,邀請專家學者、縣內外優秀講師,縣委組織部、縣紀委監委、縣農業農村局等部門領導、專業技術人才到鎮村授課,同時將基層優秀黨組織書記、土專家、農村致富帶頭人等納入鎮級師資庫,全鎮動態儲備師資122名,構建起有“專家講理論、領導講政策、部門負責人講業務、基層黨員講案例”的夜校師資陣容。
“線上線下”豐富“微夜校”形式。固定時間“課堂學”。將工作日的每周五晚作為集中“上課”時間,以村(社區)為單位組織在家黨員干部與青年人才參加學習,重點圍繞黨的建設、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方面內容,通過課堂講授、觀看視頻、座談交流等方式提高學習積極性,達到真學、真懂、真會的目的。靈活多樣“線上學”。采取“互聯網+黨員教育”模式,每村(社區)落實1名線上“輔導員”,充分利用共產黨員網、“學習強國”、“燈塔-黨建在線”等網絡平臺,及時將黨的創新理論、重要會議精神、黨員干部先進事跡等內容通過微信群轉發給在外流動黨員,切實打造“指尖上的云課堂”,確保流動黨員學習 “天天有聲音,周周有反饋”。身臨其境“現場學”。創新推動“微夜校”由室內向室外拓展,充分利用付莊村“和孝潤心”實訓基地、付莊村鄉村振興教學點、孝直村孝德文化教育、野場村平陰縣抗日民主政府誕生地紀念館等6個黨校實體化教學基地,采取實時講解、情境互動等方式,開展沉浸式體驗教學170多場次,受教育黨員達1萬余人次。
“以點帶面”拓展“微夜校”成效。“全面摸排”管好流動黨員。充分利用“微夜校”的陣地優勢、資源優勢和組織優勢,組織各村(社區)、“兩新”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在開展“微夜校”相關活動時,對轄區內流動黨員進行“拉網式”摸底排查,將46名流入黨員“入庫”管理并建立《流動黨員管理服務臺賬》,確保流動黨員管理規范化、精準化。“鏈條培養”抓實黨員發展。用好“微夜校”載體,定期組織青年人才進行座談交流,從中發現優秀“苗子”,及時將316名青年骨干納入《孝直鎮入黨后備人才臺賬》管理,并從中吸納45人發展為入黨積極分子,著力破解農村發展黨員難、村干部后繼乏人問題。“示范帶動”凝聚發展合力。將“微黨校”黨性教育與志愿服務、鄉村治理、項目攻堅等工作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黨員群眾基礎好、威望高、群眾工作經驗豐富等優勢,凝聚起廣大群眾推動鄉村振興強大合力,助力孝直鎮創成“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并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