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績溪縣把基層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開展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抓手,深入推進“雙招雙引”工作,持續暢通人才招引渠道、搭建人才培育平臺、優化人才服務保障,有效激發人才促進鄉村振興新動力。
“引”字當頭,壯大鄉土人才隊伍。制定出臺全縣歷史上力度最大、內容最全的人才政策集成《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吸引各層次優秀人才推動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實施細則》,政策惠及高層次科創人才、重點產業人才、企業技能人才、教育醫療人才、農業鄉土人才、非遺人才等多個類別,全面構筑起“1+7”人才政策體系。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引進各類農業緊缺人才,布局推進“招才引智高校行”及大學生“三實”工作,主要領導帶隊赴省內外高校開展校地合作推介,共與32所高校建立聯系,結合鄉鎮資源稟賦與實際需求,提前謀劃推出400余個實踐崗位和200余個實習實訓崗位,定制“四色”經典路線和兩項特色課題,共吸引66支高校團隊、2500余名大學生來績溪開展實踐實習實訓。首次開展基層農技推廣人才定向培養工作,簽訂本科學歷定向培養生3人,為鄉鎮農技推廣隊伍輸入新鮮血液。積極開展大學生實習實訓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廣泛吸收村內致富帶頭人、回鄉大學生、退役軍人、返鄉創業農民工,先后回引40名青年人才返鄉創新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育”字為要,建強鄉土人才堡壘。開展全縣農村實用人才調研,掌握各類業績突出的農村實用人才數量、專業、特長等狀況,完善3400余人的農村實用人才庫,建立632人鄉村“四庫全書”人才信息庫,將村干部、返鄉創業青年、高校畢業生、家庭農場主等重點對象,按照行業、學歷、技術等級等分類納入信息庫,實行動態跟蹤管理。實施“頭雁”培育項目,立足生產實際,創新教學方法,采用“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育模式,組織實施高素質農民、農業經理人、經營主體等培育工程。今年培育高素質農民150人,選推“頭雁”項目培育學員3人。根據農業生產周期和農時季節分段安排課程,實現課堂授課與現場操作相結合,觀摩學習與座談交流相結合,不斷提高培訓效果,累計培育鄉村實用人才4000余人次。開展農技人員培訓,進一步提升農技推廣能力。組織76名農技人員開展為期3天的外出實訓學習,進一步拓展農技人員視野,提升農技人員理念。
“實”字托底,促進鄉土人才創業。注重優秀鄉土人才遴選工作,下發《關于印發績溪縣 2023 年鄉村產業帶頭人培育工作方案的通知》,積極組織遴選鄉村產業帶頭人100人,充分發揮產業帶頭人在鄉村振興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圍繞創新創造活力,激發廣大鄉村手工業者、傳統藝人或“三農領域”其他技能人才帶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推選5位鄉村工匠大師。積極培育“新農人”,為省“新農人”協會吸納會員5人。開創性評審鄉村振興人才初級職稱12人、中級10人、高級5人。“科技特派員+”行政村服務覆蓋率達100%,鄉鎮科技特派員服務站覆蓋率100%,其中42名農技人員參加科技特派員工作。鼓勵鄉土人才大力發展農業產業,領辦農業經營主體,評定縣級家庭農場25個、農業專業合作社2個、農業龍頭企業5個,申報省級家庭農場6個、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個,擬報市級家庭農場21個、農業專業合作社4個。今年推選6位鄉土人才攜帶6個項目參加第五屆宣城市農村創業創新大賽,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禮”字為重,突出鄉土人才禮遇。緊緊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發展我縣特色農業產業,帶動農戶共同增收致富,達到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鄉風文明、農民富裕。縣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胡嘉彥同志入選第五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候選人名單。推薦上莊茶葉合作社吳仁宇和金綠源生態養殖合作社汪曉輝參加“皖美新農人”評選,組織老胡家合作社章榮春等6人參加市級高素質農民職業技能大賽,獲得三等獎。舉辦首屆鄉村工匠技能大賽、徽廚技能人才創新創業成果展,“金徽廚”人才品牌作為全省唯一人才品牌亮相全國勞務品牌發展大會。全市首家舉辦人才春晚活動,集聚各類鄉村振興人才定期開展舉辦各類人才座談會、“青年人才歌友會”、“皖工鵲橋、英才聚績溪”等交友活動,不斷豐富人才在績生活圈。將企業家人才能力提升行動納入縣委主體班次教學計劃,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凝聚優秀人才典型示范引領力量,全縣識才愛才、人盡其才氛圍日趨濃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