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這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生態文明建設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黨的全面領導具有“把舵定向”的重大作用。必須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心懷“國之大者”,當好生態衛士,堅持正確政績觀,嚴格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確保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推進生態文明,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安徽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拓寬“兩山”轉化通道,奮力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綠水青山高顏值和金山銀山高價值,將黨建引領的“紅色力量”轉化為推動生態環境建設的“綠色引擎”,創新開展黨建+生物多樣性保護、黨建+聯合巡護執法等主題黨日活動,推動黨員干部在“追趕江浙、爭先江淮”的實踐中勇當排頭兵,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生態文明建設中譜寫新篇章。
堅持黨建引領,護航生態保護。依托“生態衛士”黨建品牌,夯實黨建工作基礎,勇于探索創新,以開展聯合主題黨日為載體,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組織黨員志愿者隊伍開展黨建+生物多樣性保護、林業常見病蟲害防治、人居環境整治等主題黨日活動,深入田間地頭向群眾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保、污染防治、公共衛生安全等科學文化知識,以綠色生態滋養文明新風,形成人人參與、人人保護的新局面,上下一心、內外聯動,匯聚起推動綠色發展的強大合力,以黨建紅促生態綠。
堅持生態為民,共享發展成果。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衡量工作的根本標準,深入轄區開展政策宣傳,聽民意、訪民情,把心系群眾、情系百姓體現到履職盡責全過程各方面,用情用力解決好保護區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山核桃林生態修復、林區道路修復、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群眾關切問題,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不斷夯實黨的執政根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綠色發展,做到生態為民、生態惠民。
堅持互融互通,打造綠色樣板。以同一個清涼峰自然保護地為載體,以績溪、臨安區域一體化合作為契機,以保護好清涼峰這個皖南浙西生態屏障為共同目標,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促進區域黨建資源互通共享、工作優勢互聯互補,開展與歙縣清涼峰黨支部、浙江清涼峰黨支部聯學聯建創黨建品牌活動,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模式,提升清涼峰黨支部黨建工作水平。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主持召開第十七次皖浙清涼峰護林聯防會議,聯合歙縣、浙江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辦首個“全國生態日”主題活動,本著“問題共商、資源共享、發展共促、應急共處”的原則,簽訂《浙皖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省三地聯防共護協議》,打破地區分割和行政壁壘,開展生態互保工作,在聯防共護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共筑皖南浙西綠色生態屏障,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清涼峰樣板”。
堅持廉政教育,引領清風正氣。厚植廉潔文化土壤,推動廉潔文化更好融入日常、觸及人心,圍繞“隨時隨地可接受廉潔教育”的目標,將廉政文化建設與自然保護區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依托平銀珍稀植物園的科普宣教陣地,深入挖掘植物園內梅、蘭、竹、松等植物中的清廉元素,沿參觀步道兩側建設 “清風林”徽廉長廊,以物示廉、寓廉于景、廉景融合,推動敬畏意識與樹同生共長,廉潔之心隨林厚植厚積,涵養黨員干部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打造紅色廉政文化“生態鏈”, 著力營造崇廉尚廉的濃厚氛圍和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