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7月15日至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全會是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即日起,績溪先鋒網特別推出系列綜述,系統深入總結近三年績溪縣組織工作和典型經驗做法,凝聚力量再出發,通過“曬”實績,引導干部樹牢爭先進位意識,發揚優良作風,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落細凝聚磅礴組織力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
四、涵養人才生態,確保人才支撐更加有力、創新創造更加有為
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
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三年來,績溪縣緊緊圍繞新時代“人才強縣”戰略部署,持續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優秀人才集聚,全縣人才隊伍總量穩步增長、素質明顯提高,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持續壓實“一把手”抓人才責任。創新推行黨組織書記“六帶頭”抓人才工作制度,建立書記抓人才工作述職評議指標41項體系,開設“人才強縣、書記爭先”專欄,編發書記抓人才工作筆記15期,錄制書記談人才工作專訪,教育引導“一把手”以上率下樹牢人才優先理念,推動形成大抓人才工作鮮明導向。常態化召開縣委人才工作會議和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謀篇布局全年人才工作任務,專項研究重點領域人才引育舉措。
——創新人才政策體系。持續推進人才政策創新,將散落在各部門的人才政策進行系統的集成、迭代升級,制定出臺《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吸引各層次優秀人才推動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實施細則》,形成包含安居保障、科技創新等10條具體舉措的人才政策體系。接續出臺《績溪縣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12條、《關于進一步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的若干措施》11條,建立分級分類人才服務體系,深入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加快培養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相關先進經驗做法被央廣網、人民網等媒體宣傳推介。
——實施人才重點項目。堅持面向社會引才和“帶編進校引才”相結合,引進37名高層次、緊缺學科教師。利用編制“周轉池”動態、錯時開展醫療衛生人才引進活動,引進40名醫療衛生人才。浙大一附院績溪分院、“長三角曹勇軍名醫工作室”等平臺柔性引才育才作用持續發揮,柔性引進5名博士、8名正高級職稱專家定期來績坐診服務。深化“政聘企培”模式,破解引才留才難題,引進北京科技大學等名校碩士研究生派駐富凱特材、小小科技等重點企業服務,人才助力發展初顯成效。
——建強人才發展平臺。平臺是培養創新人才、集聚創新資源的重要抓手。三年來,我縣建成全國首家包裝類“科技小院”,新建省級博士后工作站1個,與安徽中醫藥大學等高校合作建成5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長毛兔品種選育項目獲得安徽省級科技成果一等獎。與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等4個高校院所簽訂科技特派團合作協議,獲批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平臺1個、市級5個。目前,我縣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企業研發中心3個,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3個。圍繞高端金屬新材料和食品醫衛,成立2個產業研究服務專班。
——拓展深化校地合作。持續深化與省內外高校全方位合作,常態化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高校人才績溪行”等活動,縣委主要領導帶隊走進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省內外高校宣講、洽談,圍繞績溪縣經濟發展、文化傳承、科技創新等方面達成意向合作13個,與37所高校簽訂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共建協議,三年累計吸引實踐實習實訓大學生5800名,引進南京大學教授到我縣企業擔任“科技副總”。我縣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等經驗做法被人民網推介。
——擦亮人才“績字”招牌。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加強人才政治引領,匯聚人才力量。三年來,在全市首家舉辦了人才春晚活動,創新開展“鄉音傳情·引鳳歸巢”和“績有引力·才聚良安”等人才績溪行系列活動,累計開展“人才風采”短視頻拍攝大賽、非遺人才巡游、“皖工鵲橋·會聚良緣”等活動100余場,覆蓋全縣各類人才5000人次,不斷豐富人才在績生活圈。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連續開展兩屆鄉村工匠技能大賽,成功舉辦徽廚技能人才創新創業成果展,“金徽廚”人才品牌作為全省唯一人才品牌亮相全國勞務品牌發展大會,三年來持續被人民網、央廣網等主流媒體推送,全縣識才愛才、人盡其才氛圍日漸濃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