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績溪縣立足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要求,牢牢抓住年輕干部成長的“黃金期”,通過嚴循規尺“選”,深耕細作“育”,善管優護“導”三個維度發力,樹立鮮明用人導向,進一步激發年輕干部隊伍干事創業活力。
嚴循規尺“選”,精挑細選“好苗子”,蓄好年輕干部“活水池”。聚焦關鍵招錄。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結合全縣干部隊伍建設規劃和縣域經濟發展規劃,明確干部重點儲備方向,科學化、精細化、合理化設置崗位和招錄條件,努力做到“專業對口、人崗相適”,推動年輕干部“蓄水池”持續擴容。近年來,突出政治導向、事業導向和基層導向,累計共招錄年輕公務員155名,其中招錄緊缺急需專業人才、面向一線崗位人員分別占錄用人數的21%、57%,有效解決人才短缺的“痛點”。精準考核測評。抓好1年輕干部隊伍平時考核、年度考核、專項考核等工作,全面掌握其日常履職情況和現實表現,通過細致考察“政治品質、工作實績、作風狀態、群眾公認”4個方面現實表現,全面掌握干部對急難險重任務的認識高度、落實態度、執行力度和完成速度,將“考準事”與“識準人”有效貫通,全方位、立體式、零距離檢驗干部干事創業成果。日常發現儲備。將發現優秀年輕干部工作嵌入平時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中,圍繞“推動發展的實事、群眾點贊的好事、過去遺留的難事、化解信訪矛盾事項”盤點干部工作實績,通過定期調研、集體座談、個別面談、抽調巡察等方式,了解年輕干部自身特點特長、能力短板,與組織評價和群眾評價相結合,動態調整補充,確保“精準畫像”,擇優建立優秀年輕干部儲備庫。
深耕細作“育”,千錘百煉“硬本領”,搭好年輕干部“成長梯”。做實“學”的基礎。持之以恒抓年輕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教育,利用縣內紅色資源,常態化組織年輕干部到梧川村大會山培訓基地、旌績邊游擊根據地革命紀念館等地開展紅色研學,以座談會,參觀紀念館等方式重溫革命歷史,筑牢初心使命。結合“紅色影視播放季”“黨課開講啦”等活動,組織年輕干部集中觀看,引導干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做寬“做”的途徑。堅持“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的干部培養理念,將基層一線作為年輕干部快速成長的“磨刀石”,通過安排優秀年輕干部到鄉村一線、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重要崗位進行培養鍛煉,讓優秀年輕干部在實踐鍛煉中“淬火成鋼”。今年以來,組織23名年輕干部赴滬蘇浙等先發地區跟班學習;安排14名縣直優秀年輕科級領導干部掛任鄉鎮黨政班子成員;抽調5名優秀年輕科級干部到規上企業掛職鍛煉,讓不同類別的年輕干部在不同領域、不同崗位上學習知識、豐富經驗、鍛煉能力。做新“扶”的角度。借“他山之石”雕琢“本土之玉”,先后邀請滬蘇浙先發地區部門領導干部,浙江大學等高校專家學者20余人赴績溪開展教學授課,面對面解答年輕干部生活、工作、發展等方面困惑,一對一幫助年輕干部培養工作思路,彌補業務空白、經驗盲區、能力短板。
善管優護“導”,保駕護航“促前行”,校準年輕干部“導航儀”。筑牢防線,日常監督“管”。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并重,加強干部隊伍全方位監督管理。制定印發《績溪縣縣管干部日常細微管理監督辦法(試行)》,加強年輕干部日常監督。常態化開展“政治體檢”,帶領年輕干部專題學習黨的創新理論、黨風廉政建設等內容,及時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關心關愛,談心談話“析”。定期與年輕干部開展“零距離”談心談話,有效了解掌握年輕干部履職情況與思想動向,讓年輕干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健全“傳幫帶”制度,通過“二加一”結對幫帶,安排熟悉業務工作、能力突出、責任心強的老同志幫帶年輕干部迅速成長,在黨建宣傳、矛盾調解、經濟發展等各方面給予全程指導,著力培養年輕干部做到“坐下去能寫、站起來能講、走出去能干”。強化激勵,注重實績“用”。進一步落實“想遠、看近、抓當前”,通過部門薦、平時考、實績比、定期研等方式,全面抓實年輕干部選拔使用工作,激活年輕干部“一池春水”,促進“青藍相繼”,全方位推動年輕干部實現“蝶變成才”。堅持“使用就是最大的信任、最好的培養”,有效破除論資排輩現象,對實績突出的年輕干部在提拔使用、職級晉升、評優評先時予以優先考慮,今年以來,共提拔晉升85后優秀年輕干部69人,目前全縣已配備90后正科級干部5人,90后副科級干部90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