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嶺鎮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省、市、縣委工作要求,堅持以服務促凝聚,以活動提活力,以共融促發展,努力實現組織活力在基層、優勢在基層、生命在基層,扎實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戰斗力。
離崗不離黨 奉獻有所為
伏嶺鎮湖村的老黨員胡曉光,今年59歲,干了13年村支書的他,2021年換屆不再擔任村支書職務。“我雖然不當村干部了,但我是一名黨員。”胡曉光繼續發揮著對周邊各村情況熟、威信高的優勢,擔任起伏嶺鎮人民政府的調解員,同時兼任伏嶺鎮湖村老年教學點的兼職教師。現下正是2023年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征繳時期,由于今年實行線上繳費,村中許多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胡曉光學會線上繳費后,到村委會主動幫忙,幫助村中老年人線上代繳。“雖然我退休了,但我愿意為村里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我在村委會干過,知道村干部不容易,也了解村民的難處,只要村里有需要,我隨時都愿意幫忙”。懷著對美好生活的愿景,胡曉光用實際行動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不斷發光發熱。
黨員做先鋒,文明創建忙
有這么一群人,在文明創建中,他們不厭其煩地清理小廣告、規范沿街車輛停放,治理違規占道經營、清理衛生死角,拆除違建雞窩鴨舍、拾撿生活垃圾……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裳,強光曬黑了他們的臉龐。他們就是是伏嶺鎮的黨員。
在創建過程中,各村黨組織充分調動黨員力量,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黨員志愿者累計參與1000余人次,發放宣傳材料1000余份,清理村內河塘溝渠34(口)條,拆除亂搭亂建 82處,清理亂堆亂放910處,拆除無功能建筑70處,清除廢舊廣告牌239塊,鏟除牛皮癬560處,拆除噴涂藍皮瓦 2402平方米,更新公益廣告166處,清運農村生活垃圾 800余噸。
抗旱保收,黨員沖在前
8月11日一大早,伏嶺村的黨員、羅坑組的村民組長胡良建帶著16人的“老年清淤隊伍”就開始忙碌起來了。胡良建在水坎里清掏淤泥,另外幾個老人就負責用簸箕將淤泥運走,用水管將污水抽干。清淤完成后再經過一夜的沉淀,水坎里的水又恢復了往年的干凈,水桶與石壁、扁擔碰撞的交響曲再次在羅坑這個幽靜的小山村響起。
在抗旱保收期間,伏嶺鎮共投入救災力量600余人次,抽水泵等抽水機械36臺,水管3000余米,清淤130m³,修復老舊水渠3㎞。在全鎮干部群眾的攜手努力下,抗旱自救成效明顯,旱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退役“歸雁”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石川村黨員、退役軍人張億偉2019年底開發了農山生豬養殖項目,打造石川生豬品牌,以點帶面帶領當地農民致富增收、共同富裕。談起與生豬養殖的緣分,張億偉說:“鄉村振興,黨員先行,政府鼓勵和支持我們發展農業產業,又為我們提供技術支持,堅定了我養豬的信心。同時我也是一名退役軍人,我在部隊學到的更多是堅強、責任和擔當,干了就要干好。”經過兩年多的經驗積累,生豬飼養對張億偉來說已輕車熟路。目前,他的養殖場占地2000多平方米,有能繁母豬50頭、育肥豬300多頭,年出欄商品豬800頭左右,年產值達100萬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