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委、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單位:
《加強全市文化旅游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已經市委、市政府負責同志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中共宣城市委辦公室 宣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5年8月17日
加強全市文化旅游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
為打造一支適應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需要的文化旅游人才隊伍,根據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文化旅游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皖辦發〔2015〕18號)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宣發〔2014〕3號),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培養、引進、激勵、管理”四個重點環節,全方位、多層面培育開發文化旅游人才資源,推進人才政策和體制機制創新,著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文化旅游人才隊伍,為建設“山水詩鄉、多彩宣城”,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和中國優秀歷史文化名城,創建國際性旅游目的地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工作目標
至2020年,全市文化旅游從業人員總量達 6萬人,持證上崗及職業化水平明顯提升。其中,文化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達到500人,旅游飯店餐飲人才達到5500人,經營管理人才達到7000人,專業技術人才達到15000人,服務技能人才達到1000人,教學科研人才達到300人,鄉村旅游經營管理人才達到5000人,導游人才達到500人,縣級以上非遺傳承人達到200人,其他旅游從業人員達到25000人。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高層次文化旅游人才引進。突出抓好柔性引才,圍繞我市文化旅游“八大工程”建設和文化旅游全域一體構架建成,采取崗位聘任、項目聘任、短期兼職、項目合作等靈活方式,柔性引進旅游規劃、創意策劃、市場營銷、智慧旅游、經營管理等急需緊缺人才。加強與國內著名景區、旅游院校、旅游企業、文化旅游策劃研究機構等聯系,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組建宣城文化旅游發展智庫,建立領導、部門聯系智庫專家制度,聘請5名國內著名文化旅游專家,為文化旅游發展提供決策咨詢。推進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相結合,發展創新型文化旅游項目,實施文化旅游人才“雙帶動”工程,以項目落地帶動人才引進,以項目建設運營帶動人才聚集。定期發布文化旅游人才引進目錄,每年至少舉辦一場文化旅游人才專場招聘會。到2020年,全市努力引進急需緊缺文化旅游人才100名,至少引進5個省級領軍人才團隊。
(二)實施文化旅游人才“51111”培訓行動計劃。堅持市內與市外交流學習、專題培訓相結合,建立分層分級培訓機制。5年內,每年組織培訓50名市、縣兩級旅游業分管負責人、文化旅游部門負責人、旅游重點鄉鎮負責人,100名文化旅游企業負責人,100名智慧旅游、市場營銷、旅游策劃、旅游規劃等創新人才,100名鄉村旅游人才,1000名文化旅游企業一線員工。將鄉村旅游從業人員、旅游飯店餐館從業人員納入全市就業技能培訓計劃。
(三)加強文化旅游教育培訓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文化旅游職業教育,宣城職業技術學院要將文化旅游相關專業打造為學院重點專業,每年招生增長率不小于10%;各縣市區要加強職業學校文化旅游專業建設,逐步擴大文化旅游技能人才培養規模。在宣州區、郎溪縣、廣德縣、寧國市建立鄉村文化旅游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在涇縣、績溪縣、旌德縣分別建立紅色旅游、徽文化等文化旅游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力爭建立1個省級文化旅游人才教育實訓基地。在全市旅游企業中,遴選建設一批文化旅游人才開發利用示范基地。發揮各級黨校干部培訓主陣地作用,在各類班次中開設文化旅游相關課程。組建市級文化旅游教育名師隊伍,培養選拔5-10名文化旅游專科帶頭人。
(四)加強鄉土特色文化旅游人才培育。深入挖掘文房四寶、民俗等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建立宣紙、宣筆、宣硯、徽墨、皖南花鼓、皖南皮影、皖南木雕、花磚制作、漆畫、龍窯制陶、民族舞蹈、民歌民謠等非遺傳承基地,培養一批市級非遺傳承人,積極申報省級、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切實加強非遺傳承技能人才保護開發,實行非遺傳承人“名師帶徒”工程,出臺具體實施辦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表演和展示活動,促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培養一批鄉土文化旅游藝術人才。
(五)加強文化旅游新業態人才培養。鼓勵文化旅游企業和國內旅游院校聯合培養文化旅游創意策劃、旅游電子商務、智慧旅游等新業態人才,打造采摘籬園、鄉村酒店、養生山吧、休閑農莊、生態漁村、山水人家、民族風苑等特色旅游。每年選派5名旅游新業態人才到國內外旅游院校、科研院所、規劃機構等學習深造,力爭吸引5名高層次人才參與文化旅游新業態開發建設,組織10名文化旅游新業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到先進地區現場觀摩學習。
(六)加強導游服務人才培養。加快市級導游協會建設,支持導游協會建立導游員、講解員培養基地,組織開展導游人才培訓和實訓。對中高級導游員和外語導游員,給予適當補貼。組織導游員、講解員參加省內外舉辦的韓、日、德、法、俄、西班牙等小語種培訓班。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導游提升素質,建立結構合理、類型多樣的導游人才隊伍。
(七)加強文化旅游業人才激勵。每兩年舉辦一次導游大賽、一次飯店服務技能大賽,選拔評選一批明星服務員、金牌導游員等行業人才優秀典型。設立“文化旅游人才創業獎”、“文化旅游人才特別貢獻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總數分別不超過5人,每人獎金3萬元。對獲得國家、省文化旅游類獎項的個人或主創人員,給予同等配套獎勵。重把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工作業績突出的文化旅游人才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
(八)完善文化旅游人才職業技能評價評定機制。根據省有關要求,探索建立市文化旅游人才資格評審辦法,制定文化旅游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能力素質標準,建立完善評價辦法及職稱破格評審制度,加強對文化旅游人才的職業技能鑒定。逐步建立科學、規范的職稱評定體系。
(九)健全完善文化旅游人才收入分配機制。鼓勵文化旅游企業探索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由要素市場決定的報酬機制。深化崗位薪金制,鼓勵有特殊才能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旅游人才以知識產權、技術要素等無形資產入股文化旅游企業,參與文化旅游企業利潤分配。同時,鼓勵用人單位采取多種形式獎勵特殊貢獻人才,實現人才薪酬水平與市場接軌。
(十)加強文化旅游人才管理和交流。積極推進文化旅游信息化建設,每3年開展一次全市文化旅游人才資源調查,建立市、縣兩級文化旅游人才信息庫。依托市旅游網開設文化旅游人才資源網頁,構建人才交流信息網絡平臺和智慧旅游的發展體系和平臺,創新智慧旅游信息服務。積極引導文化旅游行業協會組織發展,加強文化旅游行業自律。建立與國內文化藝術旅游類院校的聯絡機制,推動高校在我市設立研究生工作站、大師工作室等,鼓勵宣城職業技術學院等高中職院校與國內藝術類院校合作辦學,提高辦學層次。積極推薦文化旅游人才參加省、國家級青年專家遴選,組織開展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文化旅游企業與省內旅游院校的雙向交流活動。每年統籌安排一定數量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大學生村官、選派干部到文化旅游景點村任職,每年選派10名左右優秀年輕干部到國內著名景區行政管理機構、文化旅游企業掛職鍛煉和實踐鍛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文化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在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由市委組織部、市旅游發展委員會牽頭實施,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具體負責重點任務分解、統籌協調和督查工作,構建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文化旅游人才工作新格局。各縣市區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領導,建立協調推進機制,細化工作職責,狠抓工作落實。
(二)加大投入力度。市、縣兩級旅游部門每年從旅游發展資金按照不低于總額5%的標準,專門用于文化旅游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各旅游企事業單位每年要足額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多渠道籌集人才開發資金。統籌人才和旅游發展資金,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用人單位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文化旅游人才發展投入機制。
(三)嚴格目標考核。完善文化旅游工作目標考核制度,設置文化旅游人才工作考核指標和分值,作為考核文化旅游牽頭單位、文化旅游景區景點、文化旅游企事業單位實績的重要內容,并納入政府目標管理人才工作考核內容。將文化旅游人才開發培養與旅游行業評先創優相掛鉤,與飯店、旅行社、景區、農家樂等級評定相結合。
(四)營造發展氛圍。充分發揮報刊、電視、網絡等主流媒體作用,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開設文化旅游專欄,加強對重要政策、創新創業典型、優秀人才、重點項目、旅游景點的宣傳。加強與市外宣傳機構、主流媒體合作,開展“山水詩鄉自駕游”、“體驗文房四寶文化”等主題宣傳營銷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旅游人才發展環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