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縣牢牢把握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的新要求,始終將干部需求導向和工作實際相結合,通過實現在培訓內容、培訓方式的“三變”,讓干部教育培訓更有味,不斷推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取得實效。
變“漫灌型”為“滴灌型”,讓干部教育培訓更有“黨味”。堅持把政治理論學習作為黨員干部的“第一課”和“必修課”,以學促“悟”,重點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等培訓內容,堅持將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擺在首位,全力抓好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突出“線上自己學+線下集中學”相結合的學習模式,突出“線上自己學”便捷化,切實發揮各級先鋒網平臺、績溪先鋒公眾號、視頻號、學習強國等新媒體載體傳播覆蓋面廣、形式多樣化的優勢,通過對優秀文章、動圖海報、微黨課、電教片等方式,方便廣大黨員干部在利用好“碎片時間”隨時隨地學。突出“線下集中學”精細化,充分發揮黨校主渠道、主陣地作用,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分期分批培訓黨員干部,精細制定干部教育年度培訓計劃,并針對科級干部、基層干部、年輕干部等不同類型干部群體的需求,科學設計培訓課程,合理安排培訓班次,分期分批對干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制定下發《關于做好全縣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輪訓工作的通知》,定期督促,全縣各單位通過集中培訓、理論中心組學習、專題研討交流等形式完成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員學習培訓,推動黨員干部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培訓全覆蓋,切實提升廣大黨員干部政治理論素養。
變“供給型”為“需求型”,讓干部教育培訓更有“鮮味”。突出“需”的需求導向,每年年初采取座談交流、發放問卷等方式,征求干部培訓的內容和課題,聚焦日常工作實務、攻堅克難案例、急難險重問題,突出實戰性、實操性、實訓性,以講促學、以學促干,針對領導干部,重點圍繞招商引資、文旅融合、應急管理等專題,每月定期舉辦“龍川大講壇”,截至目前已舉辦“龍川大講壇”8期,參訓人員4000余人次。根據“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聚焦領導干部、年輕干部、選派干部、村、社區干部等群體需求。突出“缺”地短板弱項,瞄準干部知識弱項、能力短板和經驗盲區,制定干部教育行業培訓職責清單、需求清單、培訓清單,結合信訪維穩、意識形態、工業經濟發展、文化旅游、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等領域,實施靶向培訓,切實以“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的具體行動來檢驗干部教育培訓實效,幫助干部彌補知識空白、經驗盲區和能力弱項,截至目前,舉辦全縣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輪訓4期667人;分批次舉科干班、中青班,培訓100余人次;先后舉辦項目建設專題培訓班、全縣宣傳思想暨意識形態工作培訓班等。
變“說教型”為“實踐型”,讓干部教育培訓更有“實味”。在內容上下“實功”,深入挖掘縣內培訓資源,將地方文化資源和紅色資源轉化為干部教育的生動素材,打造新四軍游擊隊革命紀念館、百坑烈士陵園等教學點14個,規劃教學路線,開展專題課程,涵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史黨建、黨性修養、廉政教育等多個方面;地方特色專題課程19個,包括新四軍皖南山地游擊斗爭史、徽文化、李夏精神等方面,進一步持續豐富干部教育培訓教學內容。在形式上出“實招”,堅持在干中學、學中干,實施“上下互掛、跟班學習”計劃,安排干部走出去到省直或市直對口部門掛職鍛煉,到鄉鎮掛任領導班子成員,到省內以及滬蘇浙等先發地區對口單位跟班學習,學習發達地區干部的先進理念、創新意識、開放思維和實干作風,借鑒先發地區在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新型城鎮化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不斷開闊干部視野,引導干部將學習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工作的實際成效。截止目前,選派28名干部赴天長、臨安跟班學習。在實踐中練“本領”,注重在一線鍛煉干部、在一線培養干部,堅持把實踐鍛煉作為豐富年輕干部專業知識、提高年輕干部能力水平的“練兵場”,落實“五個一線”淬煉和導師幫帶制度,安排優秀年輕干部到“雙招雙引”、信訪維穩等一線歷練斗志、提升能力、增強本領,推動干部教育在實踐中走深走實。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