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比五評局長談”活動訪談(一):
我縣縣直單位百名股長“五比五評”活動自2022年8月份啟動以來,縣直單位廣大中層干部以活動為契機,立足崗位作奉獻、服務企業促發展、“一改兩為”勇爭先,實現了由“中層”向“中堅”蛻變,為績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貢獻。特開設專欄,刊發參評單位主要負責人和部分參評股長的訪談,展示工作風采和履職成效。
五比五評促發展 優良作風踐初心
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胡亦萍
開展“五比五評”活動是縣委、縣政府聚焦聚力“一改兩為五做到”,扎實改進工作作風的有力舉措,其目的在于把作風效能抓起來、把干部精氣神提起來。今年以來,縣委黨校立足單位工作實際,壓緊壓實“五比五評”各項職責、強化宣傳、加強調度,形成工作合力。
我校培訓部副主任余永輝參加“五比五評”活動,他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積極對接外地來績培訓業務,做好各地來績培訓的聯絡、排班、服務工作。排班排課過程中堅持分類分眾教學理念,按需科學設置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提高培訓的精準性。今年以來,已承辦委托培訓班次和人數較去年同比增長2倍以上,實現歷史性突破。黨校其他教職工積極響應,將“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比拼精神運用到工作中,工作成效得到了省、市黨校的充分認可,正步入全省特色示范縣級黨校行列。
一是改進作風,辦學治校有位次。堅持黨建引領,圍繞縣委“六個年”建設要求,分層次分領域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全年共舉辦14個主體班次,培訓學員1458人次。扎實開展“送理論進基層”志愿服務,全年黨校教師共外出宣講41場,受培訓黨員干部2040人次。激發科研擔當,加強理論研究,多項省市黨校系統及社科聯課題成功立項,發表學術論文10篇,形成咨政報告6篇。2023年3月,代表宣城市縣級黨校接受省委黨校2022年辦學質量考評獲優秀等次;2023年4月和5月,作為縣級黨校代表分別在第十八屆長三角地區黨校校長論壇和全省黨校(行政學院)校(院)長會議上作交流發言,有力地展示了績溪形象。二是強化擔當,服務大局有成效。聚焦“文化興縣”發展定位,利用績溪深厚的文化底蘊,持續擴大現場教學基地的品牌影響力,奮力講好績溪故事。認真落實共建幫扶責任,幫助聯系村浩寨謀劃實施村集體經濟增收項目,積極助力鄉村振興。繼續簽約總部經濟項目1個,真誠服務保障重點項目,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全力推動璨坤集團績溪公路港項目建設,一期工程總投資約5500萬元,新建廠房19000平方米,已建成完工,即將投入運營。
踔厲奮發勇爭先,篤行不怠啟新程。2024年,縣委黨校將持續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以主題教育的強大后勁,激發更優的服務、更高的效率、更實的作風,忠實踐行“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黨校初心,為績溪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績溪縣委黨校培訓部——余永輝
“五比五評”比的是作風,評的是實績。考評就如同一面鏡子提醒我們要始終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積極向上的工作精神,勇于擔當的工作態度。2023年以來,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守“為黨育才、為黨獻策”黨校初心,真抓實干、努力創新、轉變作風、提升服務,扎實推進黨校委托培訓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強理論,提高政治站位
以“理響山城 凝心鑄魂”黨建品牌為引領,嚴格按照主題教育工作部署,深學細悟強化理論武裝,動真碰硬提高黨性修養。突出抓好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特別是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90周年慶祝大會暨202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不斷提升理論素養,以理論上的清醒力促政治上的堅定。
二、重實踐,轉變工作作風
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堅持問題導向,圍繞“為黨育才”的初心,堅持分類分眾培訓理念,按需科學設置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提高培訓的精準性。堅持以優質的內部管理來提升委托培訓班的管理、保障水平。將服務意識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切實履行職責,提升培訓工作的規范化和滿意度。
三、抓落實,切實履職盡責
盡心盡力做好委托培訓工作。積極對接外地來績培訓業務,做好各地來績培訓的聯絡、排班、服務工作。2023年,實現培訓班次和人數同比翻翻。立足現有資源,提升教學基地品牌效應,緊緊圍繞優秀傳統文化補充、完善相關專題課,形成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案;積極整合現有教學資源,加強現場教學點及教學路線的開發提升工作,有針對性推出更多精品教學線路,進一步提升了我校教學基地的品牌效應。
征程漫漫,唯有奮斗。2024年我們將持續以作風建設為抓手,在如下幾個方面推動委托培訓工作穩步發展。
一是堅持政治建校,強化班級管理。強化辦學的政治導向不動搖,將黨校姓黨原則深入貫徹到辦學全過程。推動校領導班子成員參與帶班、定期跟班、經常探班制度常態化,學習更加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探索黨性彰顯、服務全面的特色黨校培訓新路徑,不斷提高辦學效率、培訓質量。
二是優化資源統籌,提高辦學保障。針對教學點調整和單位師資變化,加大人員統籌力度,通過完善機制提高教職工積極性和教學服務水平。針對培訓需求優化課程供給,以大師資視野統籌黨校內外、線上線下師資資源,建議既符合黨校要求又滿足培訓需求的精品課程體系。
三是積極創新謀變,擴大品牌影響。圍繞教學定位,聚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宣傳闡釋,積極開發新的教學點;對一些軟硬件有短板的備用教學點,及時啟動盤活存量計劃,加強與縣直和鄉鎮的協調聯動,實現改造升級。主動對接周邊縣市,挖掘甄選教學資源,已優質豐富的培訓內容支撐品牌影響。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