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績溪縣針對年輕黨員、流動黨員、老黨員及困難黨員的不同特點,推行“崗位式”“動態式”“參與式”“關愛式”四式管理法,通過“分類施教”和“精準發力”有效實現黨員教育管理從統一化向差異化轉變,形成從嚴從實抓全鏈條、全方位、全過程黨員教育管理的良好態勢。
推行年輕黨員“崗位式”,打造有謀有為肯實干年輕黨員隊伍。根據“按需設崗、以崗定責”的原則,為年輕黨員搭建實踐鍛煉平臺,結合文明創建、鄉村振興、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秸稈禁燒等重點工作,將年輕黨員安排到急難險重任務一線經風雨、壯筋骨、長才干,并將履職盡責情況作為年度民主評議黨員的重要依據,結合黨員量化積分管理,評選優秀黨員,促進年輕黨員肩上有責、爭先有標、行為有尺、考核有據。鼓勵年輕黨員積極參與“黨課開講啦”活動,不斷豐富黨員教育模式,由“一人講”轉變為“大家講”、由“我聽講”轉變為“聽我講”、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切實由年輕黨員將黨的最新理論知識傳到千家萬戶。今年以來,組織開展年輕黨員宣講36次。借助電教員教站點、黨員活動室等場所為年輕黨員開展知識技能培訓,根據黨員崗位職責要求和工作需要,組織引導青年黨員學習掌握業務知識、科技知識、實用技術等,幫助提高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增強服務本領。
推行流動黨員“動態式”,打造善作善成敢擔當流動黨員隊伍。針對流動黨員人員難集中、學習難開展等問題,將全縣975名流動黨員納入管理臺賬,做到“一支部一名冊、一村(社區)一臺帳”,切實做到底數清、數據新、資料實、去向明。實行一名在家黨員聯系包保一名在外流動黨員制度,組織在村黨員與流動黨員結成幫扶對子975個,定期開展談心談話,收集困難訴求,傳遞組織關懷,并定期向他們通報黨組織的重要情況,確保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失、離鄉不離黨”。成立駐上海市流動黨員黨支部,以其為支撐點打造“暖流”驛站,通過抓緊流動黨員學習教育、抓實做好黨員發展等方式,為開展組織生活提供保障,打造“陣地堡壘”,讓流動黨員及時跟進學、教育不脫節。利用節假日集中返鄉契機,召開“黨建+鄉賢”流動黨員返鄉座談會,為流動黨員解讀我縣金融、創業、就業等政策措施,引導流動黨員積極認領群眾“微心愿”,開展“我為家鄉發展獻一策”活動,結合流動黨員設崗定責制度,鼓勵流動黨員發揮自身人脈、技術、資源,努力促進流出地和流入地經濟發展“雙贏”,促進個人經濟和思想進步“雙豐收”。
推行老黨員“參與式”,打造用心用情愿奉獻老黨員隊伍。建立老黨員聯系幫扶機制,由支委班子成員分別聯系老黨員,積極協助退休黨員開展理論學習、參加組織生活,發揮好老黨員閱歷豐富、經驗足、威信高等優勢。以“結對幫學+上門送學”等方式,組建送教上門隊伍,安排黨員志愿者到年老體弱和行動不便的黨員家中,送學上門、贈送學習資料、宣講政策方針,今年以來,開展相關活動50余次。高度重視“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工作,采取會議集中頒發和上門頒發的方式,進一步增強老黨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鼓勵老黨員擔任農村“四會”成員,參與殯葬整治、鄉村治理等工作,涌現出曹天玷等老黨員出資修建村文化大禮堂、創辦曹春暉藏書閣等好人事跡,春節期間全縣百余位老黨員為群眾書寫、贈送春聯,真正做到老黨員“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定期開展民情懇談會,上門聽取老黨員對村莊發展的意見建議,共同推動鄉村振興。組織老黨員講黨課,老黨員結合自身經歷,采取“庭院黨課”“板凳課堂”等形式,宣講革命先輩先進事跡,引導全村黨員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真正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用。
推行困難黨員“關愛式”,打造關心關愛有溫情困難黨員隊伍。針對生活困難、行動不便等困難黨員,建立“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幫一”結對幫扶機制,加強組織與黨員之間、黨員與黨員之間對接互助、聯系服務。定期組織支部班子成員走訪支部黨員,及時了解黨員生活狀況,收集黨員的急難愁盼,黨組織根據問題清單有針對性地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今年以來,幫助困難黨員解決難題45個。在“元旦、春節、七一”期間組織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及時全面了解困難黨員生活狀況和思想動態,并為生活困難黨員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2024年以來,累計走訪慰問困難黨員78人次。同時,深入開展“微黨課進基層”活動,把“板凳課堂”搬到行動不便等困難黨員家中,為其講解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等,并在困難黨員家中開展“濃香粽情”“情暖夕陽”“潔家凈院”等活動,不斷提升困難黨員幸福感。加強就業困難黨員幫扶,通過開展“茶葉技術培訓班”“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培訓班”等提供技能培訓,提高困難黨員自我“造血”功能,鼓勵困難黨員掌握一技之能、創新創業、共同富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