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績溪縣緊盯黨員教育制片工作的關鍵環節,通過潛心策劃、匠心攝制、傾心推廣全力破解制片工作的選題難、制作難、學用難,不斷提升黨員教育電視片制作質量和水平,助推全縣黨員教育工作提質增效。
潛心策劃破選題難,激活黨員電教片“源頭水”,讓腳本立意“有深度”“接地氣”。集思廣益“征”;緊盯省市黨員教育制片工作重點和要求,年初制定《績溪縣黨員教育制片計劃》,動員全縣各黨(工)委踴躍報送,重點圍繞紅色黨史發掘、黨員模范宣傳、黨務知識科普等多個選題方向,深入挖掘在黨組織建設、基層治理、鄉村振興、村集體經濟發展等重點工作中涌現出的典型人物事跡和優秀經驗做法。縣黨員教育中心利用10天時間,對24個選題進行逐個實地考察,最終確立“紅色歷史故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黨課開講啦”等類別選題素材庫13個。共同研究“定”;在初步收集選題的基礎上,組織部門牽頭邀請融媒體中心、農業農村局、文旅局等5個業務主管部門和4家傳媒制作公司召開選題評審會研判。選題申報單位采取PPT匯報,并根據腳本內容、拍攝題材、攝制計劃等指標的綜合分析,篩選出一批事例活、立意新、價值高的選題,確定重點選題《一腔徽劇 百年傳承》、《髹心》、《故鄉的云》及7個常規選題。從嚴從實“審”;積極對接縣委黨校和黨史地方志研究室,實行前置審核把好選題“政治關”,確保黨員教育電視片主題正、內容實、形式活。征求紀委監委、公安等部門意見,分析研判黨教育片中涉及到的黨員干部政治表現、工作實績和廉潔自律情況,堅持政審前移,確保出鏡人員的“純潔性”和內容傳播的“正能量”。
匠心攝制破制作難,把好黨員電教片“質量關”,讓拍攝制作“有力度”“聚人氣”。“身臨其境”寫。堅持原汁原味、真實鮮活,廣泛收集黨員教育電視片選題的文字材料、圖片影像、留存物件等“一手素材”,并通過面對面訪談相關人、實地察看事跡發生地等方式,注重凸顯人物的真情實感和事跡的典型示范,巧妙使用對話溝通、旁白解說等撰寫技巧,讓拍攝的主角人物形象更豐滿、故事情節更具吸引力。“同心協力”制。建強制片骨干、創作團隊、評審專家“三支隊伍”,從腳本策劃到視頻攝制,制片骨干全程參與、創作團隊精心打磨、評審專家嚴格把關,避免“趕工期”“交作業”現象。對于確定的3個年度重點選題,打造“組織部門主導+技術支撐+多方聯動”的制片工作格局,采取“項目化推進+全流程管理”模式,確保高質高效完成制作。“精益求精”拍。每季度組織召開制片工作交流研討會,倒排工期、壓茬推進,對分鏡頭腳本、轉場創意、后期制作等制片各環節實行“一張表”,確保黨員教育電視片方向不偏、立場不移、質量過硬。緊跟新媒體時代“短、快、精”特色,探索微視頻、文藝片等新型拍攝方式,豐富黨教片拍攝手法,以“土言土語”代替“說教式”語言,以“現場聲”代替解說詞,著力打造黨員群眾喜聞樂見的黨員教育片。近年來,共向省市推薦黨員教育電視片10余部,《老張的“網”年生活》在第十六屆全省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中獲“二等獎”。
傾心推廣破學用難,奏響黨員電教片“進行曲”,讓成果轉化“有廣度”“鼓士氣”。打造“指尖課堂”。通過“績溪先鋒”微信公眾號、績溪先鋒網等新媒體平臺,開設“徽嶺先鋒杯”微黨課展播專欄,推送《老張的“網”年生活》、《浩氣長存桑梓地》、《大業光寰宇》、《古道行》等本地優秀黨員教育電視片、微黨課,供廣大黨員群眾隨時進行“云學習”、開展“云對話”、分享“云感悟”。動員全縣各基層黨組織利用微信工作群等宣傳矩陣轉發推送,把黨員身邊觸手可及的“小屏幕”打造為教育黨員的“大課堂”。構建“身邊學堂”。結合本地黨員實際需求,常態化抓實全縣121個遠程教育站點的日常學用,在配備有大LED顯示屏的龍川遠教廣場等地開展“紅色影視播放季”“集中學習日”“固定學習日”等10余種展播活動,以接地氣的方式播放黨員電教片、專題宣傳片200余場,實現黨員教育宣傳由“室內”走向“室外”。推出“榜樣課堂”。以持續深化開展“黨課開講啦”“學習身邊榜樣”活動為載體,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持續推進黨員教育電視片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課堂活動,組織基層黨員干部群眾集中觀看100余場,受眾500余人,通過開展交流研討,進一步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